《错误》郑愁予
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在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8年,35岁的郑愁予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 “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 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代表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
代表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
创作特点
郑愁予为现代诗社主要成员,其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诗歌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诗歌内容
《错误》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没有生气。而在这里莲花的开落其实是女子因以为心上人归来而愉悦,但又因为知道只是一个过客从门前经过而失望;这两种心情的变化也是女子的表情的变化如“莲花的开落”。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但是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诗序
第一节:第一句暗示错误的由来 ,第二句描写女子漫长的等待。
第二节:描绘女子等待的情思和心情。
第三节:对第一节的补充,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
诗歌主题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情节简析
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江南走过)暗示思妇漫长等待(莲花开落)莲花开落:既指分别之久,
又言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2)虚构思妇长期寂寞(寂寞如城)揭示思妇志节坚贞(恰若青石)柳絮不飞、寂寞如城、向
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
3)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
中国诗的节奏、句法
第一节:(1)短句:语气短促,形容过客匆匆
(2) 长句:暗示季节的漫长,等待也漫长。
第二节: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这四个否定句相互呼应,对仗工整,
描写女子哀怨的心情,使诗歌音韵和谐,意味浓厚。
写作手法
1)倒装句
2)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3)中国性的意象
4)运用长短句
5)诗歌特色
1)倒装句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2)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3)中国性的意象
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跫音(不响)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扇紧掩
青石的街道向晚
描写女子的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
感情执着、专一
4)运用长短句
(1)短句:语气短促,形容过客匆匆
(2) 长句:暗示季节的漫长,等待也漫长。
5)诗歌特色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东风”、 “柳絮”、“青石街道”、“窗扉”、
“春帷”等意象,营造出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把亲人久别的抑
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3)这首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只是
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了。
(4)短小别致,轻巧清隽,美丽凄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5)比喻新奇鲜活,柔弱的女子,日复一日,春去秋来,空房独守,容颜憔悴,诗人以“莲
(5)比喻新奇鲜活,柔弱的女子,日复一日,春去秋来,空房独守,容颜憔悴,诗人以“莲
花朵的开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城”、“窗扉紧掩”描摹女子幽
闭的内心世界。
总结
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