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December 2011

新年蛩音

我怀念
那尔娜多姿的炮竹
翩翩起舞
烧着幸福耀眼的光

我期待
辗转不听却有点小卡
的黑色唱片带
欢迎大地回春的蛩音

我喜悦
手折不停红包纸
折金鱼莲花红纸鹤
红彤彤地
挂在我熟悉的墙角陪我庆贺

我知道
新一年的岁月
环绕了地球一圈
又回来了
团圆的日子
转角,就是新年:)

Saturday, 10 December 2011

深夜吟

深夜里
看见暗沉的星星吃掉月亮了
月亮含情脉脉

深夜里
看见同样的星空
同一个平行屋檐下
情侣含羞答答

深夜里
看见清晨悄悄来领
是那新鲜的空气
笼罩着
微笑的人生

日历。日子

题目 :日历。日子
作者:雨曦


写满数字
那一张字
初一,十五
再初一。。。
慢慢的
一张一张落了。。。
月亮、太阳、辗转
耍手段
用了蒙太奇的手法
快速跳跃
来不及回顾
唉,岁月还是没有饶了我。。。

Thursday, 8 December 2011

《在南洋》陈大为

作者简介
  •   姓名            陈大为
  •     祖籍        广西桂林
  •     生日        1969928
  •     出生地   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
  •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     出生地   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
  •     现任        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导师学位:博士
曾任:东方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培训讲师项目管理办公室首席讲师。
北京大学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东方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创研人。   

个人主要文学作品:
v  诗集
      《治洪前书》、《再鸿门》、《尽是魅影的城国》、《靠近一罗摩衍那》
v  散文集
      《流动的身世》、《句号后面》
v  人物传记
      《灵鹫山外山:心道法师传》
v  论文集
      《存在的断层扫描:罗门都市诗论》、《亚细亚的象形诗维》、《亚洲中文现代诗的都市书写》、《诠释的差异:当代马华文学论集》、《亚洲阅读:都市文学与文化
v  主编
      《马华当代诗选》、《马华文学读本I: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湾现代文学教程5:当代文学读本》、《天下散文选》、《天下小说选》
 题解
      “南洋”指的是旧时的东南亚地区。
      广义上“南洋”指的是东南亚,基本上指印尼的爪哇岛。泛指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具体来说是东南亚国家, 特别是马来群岛附近。
      中国古代汉族开始移民南洋,明朝清朝时期及明清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叫做“下南洋”。
      以“南洋”作为写作背景,并讲述旧时“南洋”的种种特征。
      重新讲述历史来解开众人对历史的迷茫。

题材
v  以史入诗
      以写诗的方式来对史事及历史中的人物进行辨证与翻案,以逆向的思维来解释作者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v  探索生命的真实
      以感性的笔调书写生活。
v  南洋华人史
      回顾历史的过去,忧患华裔的未来。

主题
      此诗揭露了中国南来的华裔所遭遇到的种种考验及困难,他们所面对不平等的待遇及欺压却无从反抗的局面;同时也赞美华裔祖先适应能力强,用劳力开发和发展南洋。
      《在南洋》一诗里,作者要南洋的华裔们时时刻刻保留中华民族的根本,并且将它传承下去。中华文化,民族根本;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在寄人篱下的本土华裔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刻苦耐劳、辛勤、忍辱、坚强的性格。他们不辞劳苦,不惧挑战,凭着自己那坚定的信念以及勤奋的个性,在这片南洋上生存了下来。
中心思想
v  表达了祖先如何艰辛地在这国土落地生根
华裔祖先因为有梦想,下南洋不惜辛苦来开垦荒地。他们并不了解一切关于这片陌生的土地(南洋),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要展开自己的梦想,踢开本土的语言,再以自己的语言取而代之。他们辛勤地把那片土地变得繁荣,在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
v  说明孤掌难鸣,团结才是力量
如果要成功,孤军奋战是不行的。这首诗表达了华裔祖先的团结。他们与本土人合作,来发展这片土地。他们团结一致,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

结构分析
第一节
译文
      这是一处没被开发的地方,所以很少人知道。也因此,这片荒凉地方的历史很少,所以这一本话本连半页也写不满。就算已过了十年的光景,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仍然保留原始的味道。
分析
      本诗的第一句百年以后的状态,叙述了南洋历史文化的贫瘠,显现南洋史的不足。

第二节
译文
      在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自然一切都是空洞的,当时人们毫无理智思维,并没有拥有智慧的人。因此,当占领这片土地的领导者让人们相信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时,人民也没预料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即将发生。所以,人民永远停留在这个没有文化,盲目相信的年代。
分析
      南洋的历史文化贫瘠。这包括了把头颅悬挂在长屋。
第三节
译文
      开辟疆土并非使用麻醉人心的武器就能办到的,要有很大的本领才能让说的话有影响力,在这儿入乡随俗,对地主忍让三分。他们必须像黄飞鸿一样厉害,必须随波逐流,见风使舵,再努力向上,不轻易放弃。
分析
      叙述先贤在异乡开疆辟土的艰辛。述其开发的历史,言其祖宗血脉,尽言祖先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带出了“生存之不易”这个意义。

第四节
译文
      祖先们都是英雄,他们并不知道一切关于这片陌生的土地,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要展开自己的梦想,踢开本土的语言再议自己的语言取而代之,把属于自己的语言发扬光大。作者更迫不及待把忽略的历史写下,把当时的真正文化传承下去。
分析
      从这一节才开始追述起源。叙述了政治气候中被忽略了英雄。为先贤功劳不获国家重而愤慨。作者以诗歌写下历史。

第五节
译文
      祖先们因为有梦想,不惜辛苦来开垦荒地,他们就是我们所谓的英雄。他们辛勤的把那片土地变得繁荣,在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我”要把真正的文化传承下去。时间剩下的不多了,岁月不绕人。到了今天,我只是一个说书人,我无法替自己的国家人说话,只能重述当时的历史。



分析
      作者创造史诗的意图。南洋传统文化的没落,渐渐被殖民文化延续。述其零落与重建的企图 ,道破现状下华人传统文化的窘境言其重建的企图心。
      然而这重建当然不是实质的。写出先贤的无奈。“模仿老去的英雄拿粗话打狗”。诗用“打狗替代骂狗 ,为语言选择轴上的错置 ,营造“老去英难”的不甘与无奈。

第六节
译文
      我没办法停下不说话,我要把历史说出来,我要写下祖先辛酸的历史,他们的风光伟绩。
      我们要探索发展王朝的历史,分析那王朝的成功史。不管人们如何泼冷水也好,我也要继续走下去。
      历史将不会再重复,我们不会再被统治,因为祖先们付出劳力和时间来开辟土地。
分析
      讲述蛮荒与文明的并存。“听是英雄的汗 /回应我十万毛孔的虎啸” ,显然以诗质疑了过去历史的偏颇与遗漏。除此之外,作者想要重写真正属于先贤的故事。不仅有“重述”历史的打算 ,更有以“重述”来解构众人对历史的迷妄。

第七节
译文
      祖先留下的历史太多了。但是,没关系,作者将把他们的贡献一一记载下来,让他们名留千古,下一代也依然会赞颂他们的辉煌史记。
分析
      感人的史实很多,作者决定以史词重写南洋的历史。

艺术特色
语言精炼
      诗歌意象的东方性和中华性繁密 。
      例子:
-    天生长舌的话本   连半页  也写不满        (开端)
-    恐怖  是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第二节)

史诗名号
      在要强调的对象前冠加上有历史特征的修饰词,目的是要加强此人物或场景的特殊印象。
      例子:  
-    猿声啼不住地婆罗洲(第二节)
-    跟黄飞鸿同样厉害的祖宗(第三节)
-    课本错过的唐山英雄(第四节)
-    那条刀光剑影的街道(第五节)

以说书人的角度描写
       史书的呈现角度上,多半以一个公众的声音,较不带有个人好坏色彩在其中,与此对等的就是说书人了。
      例子:     我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
            不要怀疑我和我纤细的笔尖

饱满鲜活的意象
       此诗的意象生动与准确。
       例子:     群象、猴党、榴莲、猿声、长屋等意象,是南洋的象征。

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全篇文章以讽喻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人在南洋生活的艰辛,作者直接道出了中国人在南洋的社会地位和所面对的困难,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所发生的不公平现象而感到的愤怒之情。     
      例子: 并非一坛酒 或一管鸦片的小事
      开疆辟土 要有熊的掌力
      让话语入木三分
      我猜 一定有跟黄飞鸿
      同样厉害的祖宗
      偷学蜥蜴 变色的邪门功夫
      再学蕨类咬住乔木
      借神游的孢子 轻吻酋长脚下的土

音色跌宕,气势磅礴
      诗歌音响高低顿挫,富于变化。
      诗歌有起伏变化,不平铺直叙。
      气派雄伟、盛大。
      例子:  就在这片 英雄头痛的
               野地方
               我将重建那座会馆 那栋茶楼
               那条刀光剑影的街道
                醒醒吧 英语里昏睡的后殖民太阳
               给我一点点光  一点点
               岁月不饶人的质感
               我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
               门牙松动
               勉强模仿老去的英雄 拿粗话打狗

前后呼应
      作者以抒写南洋历史的情景为开端,再以抒写历史的情景为结尾。
       例子:  
-    在南洋  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
            天生长舌的话本  连半页也写不满 (开端)
-    别急别急  史诗的章回马上分晓
            在历史饿得瘦瘦的南洋           (结尾)
 
使用第一人称抒情
      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来抒情,直接表达感受,让读者有如身在其中,更加了解当时的意境。
      例子:           
-    想起石斧                (开端)
-       一定有跟黄飞鸿    (第三节)
-    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 (第五节)
-    一点点光     一点点 (第五节)
-    岂能朽掉悬河的三吋 (第六节)
-      刀枪不入的掌声 (第六节)

夹叙夹议夹抒情
      此诗除了叙述过往的历史背景以及先人的辛勤,也一再发表了南下华裔们的困境。此外,全诗也包含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所发生的不公平现象而感到的愤怒之情。
      例子:(诗歌第五段)
就在这片 英雄头痛的
野地方
我将重建那座会馆 那栋茶楼
那条刀光剑影的街道
醒醒吧 英语里昏睡的后殖民太阳
给我一点点光  一点点
岁月不饶人的质感
我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
门牙松动
勉强模仿老去的英雄 拿粗话打狗

章法结构自由
      没有受传统诗词格式的影响。
      全诗一共有七段,每段行数不一,每行字数不齐。
      最长的行数是十三行,最短行数则有五行。
      参差不齐的结构使诗句念起来更富于节奏感。
      例子:           
-    第一段有五行
-    第二段有八行

善用修辞手法
比喻
      例子: 
-    仿佛有暴雨在手势里挣扎” (第二节)
-    我忍不住的诗篇茅草漏夜暴长 (第四节)   
-    狼,被油彩抽象的紫色獠牙” (第四节)
引用
      例子:
     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名句精华) (第二节)
     让话语入木三分(成语) (第三节)
     一闪而过的珍贵念头”(成语) (第六节)

夸张
      例子:树下呆坐十年(第一节)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让读者印象深刻。
      例子:
-    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开端)
-    历史饿得瘦瘦的南洋(结尾)
-    给我一点点   一点点      (第五节)
-    别急别急   史诗的章回马上分晓    (结尾)
顶真
      例子:我想起石斧  石斧想起  三百年来风干的头颅 (第二节) 
借代
      例子:     
-    黄飞鸿  (有蛮力的人)(第三节)
-    在南洋 一伙课本错过的唐山英雄 (祖先) (第四节) 
拟人
      例子:
-    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结尾)
-    借神游的孢子  亲吻酋长脚下的土 (第三节)